说到拉肚子,每个宝宝都会有过,有些家长会粗心大意的,以为拉肚子,吃点药就没事了,往往会疏忽的另一种叫小儿痢疾。都是拉肚子,可是痢疾和腹泻对宝宝的影响却大不同,如果把痢疾当普通腹泻对待,可能延误病情,给宝宝带来更多痛苦。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等。小儿痢疾与普通的腹泻症状相似,容易漏诊或误诊。
?
什么是小儿痢疾?
小儿痢疾是由于感染痢疾桿菌而引起的肠道疾病,传染性强。痢疾桿菌能产生毒素,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痢疾桿菌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病人衣物、餐具等,以及排出的粪便,都携带病菌,通过生活接触,或是被污染食物、水源传播,甚至可借苍蝇进行传播。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更易被感染。
小儿痢疾的4大典型特点
小儿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它有四个典型特点:
腹痛,以左下腹为主。
腹泻,主要为粘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是由于直肠肛门括约肌不断受到炎症刺激的结果。(「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
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大便培养是诊断痢疾的可靠方法。
1.大便性状不一样
据大便性状看,小儿痢疾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普通腹泻是大便次数多,并且大便量也多,也会伴有发烧呕吐,但是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不会出现血便,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2.精神状态不一样
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虽然食慾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3.症状不一样
腹泻子不一定就是痢疾,也可能是单纯的吃坏了东西,但如果腹泻的同时伴有腹痛、全身不适、发热、炎症刺激等症状时需要警惕或是细菌性痢疾在作祟。
?
小儿痢疾以预防为主预防胜于治疗。痢疾「病从口入」,要从水、食物、脏手和防苍蝇等方面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小儿从小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让孩子用牙咬指甲或吸吮手指。教育孩子不应随地大小便,不在地上玩耍。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婴幼儿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一定要煮沸消毒后再餵小孩,不吃剩奶。奶瓶和奶头用后洗干净,每天煮沸消毒1次,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生冷食品,生吃的瓜果要洗干净,最好用开水烫了再吃。食物要新鲜、菜板、菜刀要生熟分开,把好「病从口入」。
3、夏天食物易变质,不要放太长时间,最好做一顿吃一顿,不要剩余,更不要隔夜。
4、宝宝的衣物等要勤洗、勤晒,玩具等要经常消毒;另外,要勤给宝宝剪指甲。
5、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保持其自身有较强的抵抗力。
6、提倡母乳餵养: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应单纯母乳餵养,尤其在婴儿患病或病后更应坚持母乳餵养,因为母乳对增强婴儿体质有一定好处。要掌握正确的餵养方法。给孩子增加奶量或添加辅食时要逐渐增加,不宜加得太多。
7、大力消灭苍蝇和其滋生地,切断传播途径。
8、对接触过菌痢的小孩,应观察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