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的问题一直都是爸爸妈妈最关注的,哪从头再来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健壮又高大。有的时候,如果父母个头不够高,就会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时矮个子。就会想尽办法创造后天的条件来弥补先天的不足。然而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抓住孩子生长的「黄金季节」呢?当然要得从营养、运动、睡眠等方面下功夫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宝宝长高的7大秘籍一项都不能漏哦
秘籍一:每天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多些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对长高有帮助!
在婴幼儿时期,可以让孩子做主体或者被动体操。在学龄时期的孩子,可以让他做一些向上跳的运动,例如可以让孩子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运动。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可以尝试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的运动,像是篮球、排球等。
除此之外,在孩子18岁之前最好不要让他举重、槓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
秘籍二:蛋白质、矿物质不能缺
在孩子10-13岁的时期,他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量大概在70克左右;当孩子13-18岁的时候所需要的蛋白质量大概是80克。然而给孩子补充蛋白质最好的方法就知每天一杯奶,这是增高的秘诀之一。
如果想让孩子长高,那么在日常吸收的矿物质一定不可以缺少钙、磷、锌,同时还要注意给小胖子减肥,因为过肥会让升高受到一定的影响。
秘籍三:10点前睡觉
其实生长素一般都会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到高峰。如果父母想孩子有高个头的话,在孩子3-6岁的时期,要保证每天有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生、初中生最好可以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时间,高中生则保持每天8—9小时的睡眠。
为了让孩子尽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孩子在晚上10点之前可以入睡。
秘籍四:尽量让孩子少蹲着
当孩子长期蹲着玩的时候,由于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很可能会造成腿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骨骼还有可能会向外弯曲。所以,尽量避免让孩子长期蹲着。当孩子蹲着玩的时间久了,需要提醒孩子转向其他游戏,减少长蹲的时间。
还有就是坐椅子上时最好可以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可以让嵴柱保持挺直的状态。注意这两点对孩子长高有帮助。
秘籍五:每两个月量一次身高
孩子还在生长发育的时期,父母最好每个月就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4cm,并与同龄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就要提醒十二分精神了。应该及早带孩子到一些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测,例如是骨龄检查、体内生长激素检测等方法寻找一下孩子长不高的真正原因。然后谘询一下专家的意见,尽快找出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秘籍六:衣服宽松点
如果给孩子穿的衣服太过于紧的话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那种可以紧紧的箍住脚踝、穿脱都非常困难的袜子,这种袜子会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同样不利于孩子长高。所以尽量让孩子穿宽松点的换衣服。
秘籍七:别迷信增高补品
当孩子一直长不高的时候,父母都很揪心。然后看到现在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所谓「增高助长」补品时,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让孩子尝试。
其实如果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用了也不会有效果。如果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滥用这些保健药物可能导致性早熟,反而不利于长高。面对这些「助高补品」,父母要切记是药三分毒,千万不要迷信盲从。
专家说「遗传因素影响身高占到了60%以上」,这让矮个父母有点沮丧。其实大可不必,我见过不少比父母高很多的孩子,遗传不能控制,40%的后天因素却是可以控制的。那让孩子快快长高的后天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是营养。
营养与身高有密切的关系,除了鱼、肉、蛋、蔬菜、水果外,我提醒妈妈们:牛奶是特别好的「增高剂」。牛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食品,富含优质的蛋白质,而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以前日本人个子不高,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强调牛奶必须成为学生营养午餐的一部分,在提供学生午餐的同时提供200毫升的牛奶。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出「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
从那时起日本的少年儿童,每天喝一杯奶成为时尚。今天,日本人体质的改善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并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被国际公认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蹟」。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骨细胞的增生和肌肉、脏器的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越快,则越需要补充蛋白质,鱼、虾、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应注意多补充。另外,在5-10月,青少年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鸡蛋,因为鸡蛋含有人体必须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约等于250克牛奶。在「奥妙的5-10月」中,由于生长发育较快,当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便容易发生软骨病和贫血。鸡蛋黄中含有大量的钙、磷、铁和维生素D等可促使骨质钙化与造血的原料。所以,鸡蛋是促进健康成长的最佳滋养食品。
第二是充足的睡眠。
老人说「孩子是一边睡觉一边长个」,有道理。医学研究表明,对一个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讲,身体发育状况的好坏,与睡眠质量的好坏有密切关系。
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生长激素70%—80%是在睡眠中分泌的。如果睡眠不足就会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长个。所以拜託喜欢熬夜看足球、看韩剧、打麻将的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牺牲一点吧。
不仅如此,看过一份资料:7-8岁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与他们的睡眠时间长短有关。那些每天睡眠少于8小时的孩子,61%学习差,39%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没有一个是名列前茅。
而睡眠达到10小时左右的孩子中,只有13%的人是功课较差的,76%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11%的孩子则学习优良。这表明孩子睡眠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让孩子睡足8小时。
第三是体育运动。
体育锻鍊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户外运动还有利于钙的吸收,我们经常看到欢快地奔跑,晒得黑黑壮壮的孩子很少生病且结实高大。
现在的儿童运动量太小。学校体育课远远不够,而放学后主动锻鍊的孩子几乎没有。我经常看见仨一群,俩一伙的孩子们热情地围在商店橱窗那儿买零食吃。晚上基本不出来,老师留的作业10点以前能做完算快手。
双休日则换一个地方「坐着」:各种奥数班、英语班,基本没有可供支配的空闲时间。什么时候锻鍊呢?难怪满街都是小胖子。
想让孩子长个吗?让他多接触大自然吧。想让孩子聪明吗?多让孩子出去跑跑吧,德国教育专家说「孩子在户外活动一天对大脑的刺激胜过在室内10天」。
孩子长高,少不了的是多运动,那那些运动能促进宝宝生长呢:
能促进宝宝长高的最佳运动
一般来讲,最有效的锻鍊项目是跳跃、跑步、摸高、自由体操、打篮球、打排球、游泳、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跑步、跳跃、负重运动,主要能起到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骺软骨增生的作用;引体向上则可以拉伸嵴柱,使嵴柱尽力伸展,促进嵴柱骨的增生;游泳时,用力伸展嵴柱、蹬夹腿的动作以及水的浮力,对嵴柱骨和四肢骨的增长很有利。
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比赛或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应该长一点,而总的锻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过度疲劳;强度小的项目,如慢步、跳绳等,锻鍊时间可相对延长,使肌肉、关节和骨骼得到充分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身高还受内分泌的影响。因此,青少年运动切勿过量,以免影响睡眠,扰乱内分泌。另外,加强营养也是使身体长高的重要环节,加强锻鍊的同时,必须及时、足量地补充建造骨头的材料——胶质和无机盐。
人体的高矮是由骨骼的生长发育决定的。在长骨的两端,有一种专管骨骼生长的骺软骨。未成年时骺软骨不断增生,骨骼就不断增长;成年后增生停止,个子也就不再长了。在骺软骨还没有停止增生以前,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鍊,有助于刺激骺软骨的增生。因此,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体育锻鍊是最积极、有效的促进长高的方法。
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鍊可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机械力能促进骨中的钙质沉淀,使骨骼变得粗壮和坚实。医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鍊的儿童比不参加锻鍊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科学家建议,青春期的孩子每天运动应不少于1小时。
4个错误想法宝宝痛失长高机会
宝宝增高的事情是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妈妈操心的事情。很多爸爸妈妈看自己身高不高,觉得自己的宝宝也就这样,放弃了很多为宝宝增高的机会。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父母一定不能这样想。后天因素对宝宝身高影响大,所以父母要掌握好宝宝增高机会。
为宝宝增高的的机会有很多,父母只要能抓住宝宝增高的机会,想成为高富帅不是问题,但是有些父母常常因为自己身高原因,而错过了很多宝宝增高的机会,小编来做个提醒,希望对爸爸妈妈有启示作用。
错误想法一:现在不长,以后总要长的
其实爸爸妈妈的这种等待心理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万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那么宝宝可能就会停长,等到骨骺线闭合,孩子就再也长不高。
生长激素不足可引发矮小症。引起矮小的原因较多,其中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就是其中很常见的原因。由疾病所致的矮小症患者中,内分泌疾病引发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病人的60%以上,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而生长激素是人出生以后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它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缺乏的宝宝多数都是1岁后开始呈现生长缓慢的趋势,他们往往表现为匀称性矮小,可能已经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但永远长着一张娃娃脸,甚至声音还仍然是稚嫩的童音,可是他们的智力却跟正常人一样。生长激素的缺乏也让宝宝所有的发育都晚了一步,尤其是生殖系统,而且多数人青春发育期都有所延迟。这些人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就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一般男性成人后身高只有1.45米左右,而女性也不会超过1.35米。
所以,一旦发现了宝宝的身高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停止了生长,一定要尽快去看医生,明白是否是因为身体出现了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问题。如果以为孩子以后还是会长而忽略了,这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错误想法二:家庭遗传好,宝宝身高肯定没问题
遗传虽然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但也只占70%左右,后天因素也决定宝宝的最终身高。当发现宝宝停长、缓长时,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切不可疏忽大意而影响了宝宝的身高。
爸爸妈妈总是以为自己有了一定的身高,那么自己的宝宝也就在身高方面就一定没有问题。一定能够长得跟自己一样高,甚至会超越了自己的身高。但是,决定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的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
无论怎样,人类的生殖繁衍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总是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在生育过程中,爸爸妈妈各自只有一半的基因会传给子代,由于「高」基因的随机分布,这一半基因,带有太多的偶然。
虽然更多的是平等组合,宝宝继承了爸爸妈妈双方的特点,但有可能是高高组合、孩子更高,也有可能是矮矮组合、孩子更矮。甚至有可能出现我们假设的一种特殊情况:某人的基因随机分成2半,一半带有所有的「高」基因,一半是一个「高」基因也没有,他的配偶也是这种情况。
不幸的是,双方都没有「高」基因的基因竟然结合了。这种情况,他们的孩子先天上还有优势么?姚明的孩子以后身高是不是可能会不足170公分?反之,矮人的孩子,在先天上也可能会「高」人一等。看来,从遗传来推测身高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错误想法三:还是长不高,我没办法了
很多家长想方设法把自认为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往孩子的嘴里「塞」,结果孩子不但没有长高,反而成了「小胖墩」,甚至导致,阻碍孩子的生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营养过剩。
儿科生长发育专家说,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有些宝宝属于营养过剩会使得发育偏早,骨龄提前,导致「只长肉,不长高」。
专家说,营养过剩可能使得青春期发育提前,而过早的青春发育缩短了儿童期的生长,过快的青春发育速度使青春期生长不够而造成宝宝青春后期及成年身材偏小,这属于内分泌疾病的一种。「这类宝宝通常都在青春期之前长得比较快比较好,而青春期时就比不上其他小孩了。」
许多性早熟(女孩小于8岁、男孩小于9岁)、青春发育过早、青春发育进程过快的孩子,性早熟及肥胖是当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两大内分泌疾病,爸爸妈妈应该重视这些问题。所以,不要以为孩子长不高就是没有营养,并且不分青红皂白的给孩子补钙。如果造成了孩子营养过剩,发育较早,那才是宝宝长不高的真正元兇!
错误想法四:孩子肯定长不高了
有的父母自己身高不理想,就认为宝宝天生也是矮个子,即使宝宝有长高的机会也不去帮助孩子争取。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的我们无法改变却可以从后天开始。因此,对于出现生长发育障碍的宝宝,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及时干预,把先天所赋予的生长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①从营养角度考虑,在妊娠期就注意增加母体的营养,使胎儿在母体中获取良好的营养,为日后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婴儿出生后,尽量做到三至六个月的母乳餵养,以后在不同的生长期,都应供应足够、合理的营养食品。进入儿童时期,应重视的就是平衡膳食,荤素搭配,包括动植物蛋白质搭配、动植物脂肪搭配、精粮与粗粮搭配,使之能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须的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②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第二个因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营养增强再加上运动时机械性的摩擦、刺激,骺软骨细胞的增殖,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同时多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让孩子能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发育。
③睡眠也是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解除肌体疲劳;孩子睡着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
④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成长